北京时间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返回过程中,49所配套的系列高精度组合传感器能够监测航天员在返回舱中的呼吸、心电、体温等生理信号,提供医学参数保障;温湿度、压力等传感器,为返回舱内的环境参数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伞舱压力传感器,用于执行监测在轨和返回过程伞舱内压力状态,为航天员生命安全和返回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新闻深一度: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舱
5月30日
中国空间站
应用与发展阶段
首次载人发射任务
取得圆满成功
9时31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跃入苍穹。在“神箭”“神舟”的护送下,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开启为期约5个月的巡天之旅。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护航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有49所研制的20多种100多只传感器,这些敏感元器件,相当于人的五官,将感知到的外部环境,形成各种数据参数,对载人飞船舱内的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检测作用。
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生理等信号,为各系统控制和参数测量提供直接依据。航天员舱外服系统配备了生理背心,49所的传感器能监测航天员出舱活动中的生理参数,也为舱外服内的环境参数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撑,保障了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
本次任务恰逢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周年,49所从神舟一号就已经开始为飞船配套,20多年来,49所人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攻克了空间环境下的高可靠传感器技术,圆满完成历次保障任务,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从起初的摸索到现在的多人次载人出舱的全历史过程。
根据任务安排,49所研制的传感器和微系统将继续支撑保障两个航天员乘组安全在轨轮换和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期间的各项任务开展。在为期约5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支持航天员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试验,实施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等任务,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49所的力量。